網頁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價值之父」葛拉漢對指數化的感想。(二)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在《智慧型投資人》初版,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先生讚楊投資人選擇好的共同基金,做為自己另一個投資組合。葛拉漢形容自己的年代,選擇好的共同基金是「盡心盡力地管理,比典型的小投資者少犯錯誤。」附帶合理的費用,並發揮好作用,買入並持有足夠多元化的普通股。

  這裡肯定有朋友會問:「怎麼葛拉漢會推薦共同基金?不是應該要遠離嗎?」

  竹軒在這裡作個小小補充:葛拉漢身處的年代,尤其是大蕭條後到復甦的那三十年裡,基金業者收取的費用相當合理,不像變成現在的巨大成本怪獸。(例如:當時買基金是不用手續費之類等等)

  但共同基金的操盤經理是否能完成葛拉漢先生的要求呢?這裡,葛拉漢先生也回答得很真誠。葛拉漢引用《智慧型投資人》中的數據,1937年-1947年,標普500指數(S&P 500),帶來57%的總報酬,共同基金只有54%(這還沒扣除銷售費用等等成本)。



  葛拉漢結論:「任何一個方向出來的數字都很不理想⋯⋯⋯整體而言,共同基金的管理能力,僅能勉強吸收開支負擔及未投入資金的托累。」簡單說在1949年時,葛拉漢就認為基金的總開支費用會對績效回報造成傷害,只是葛拉漢先生沒有想到的是未來不但沒降低,反而越來越沉重。

  1949年,共同基金的開支及交易成本遠低於現在的共同基金行業,約翰·柏格(John Bogle)先生認為這也能解釋為什麼近幾十年來基金的績效回報一直都被成本壓的喘不過氣來,柏格先生結論:「成本降低,績效回報才會好起來。

約翰·柏格(John Bogle)

  到了1965年,葛拉漢對於共同基金可以提供投資人市場回報及擁有合理較小的成本信心開始動搖。「管理不善的基金」葛拉漢在比較新的《智慧型投資人》版本裡說道:「一會兒帶來可觀的利潤都是錯覺的,接踵而來的是無法避免的災難性損失。

  葛拉漢描述的是1960年代「狂牛起舞時期」(Go-Go era)的共同基金。那時許多共同基金都是新的品種,並且號稱有驚人的秘訣可以賺到大錢讓投資者富有,操盤手及經理人都是一群耀眼活力的年輕人……每檔基金的經理都承諾會為讓投資人發大財,但最後都無可避免的全都為支持他們的投資人帶來損失災難。



  竹軒稍微補充,柏格口中說的「狂牛起舞時期」,指的就是1960-1972年間的泡沫與崩盤,又稱「閃耀五十」(Nifty Fifty)。1929年引發的整整30年大蕭條,到1960年代裡,年輕人已經把這段過往丟到歷史垃圾桶。

  這個是個大投機時代,並且與以往在歷史金融出現的泡沫狂熱完全不同,它不是只有一個泡沫而已,而是整整三個泡沫!一個剛破,另一個隨之興起。最後大家一股腦的全部投資在大型成長股上,結果被自己的重量壓誇,開啟1973-1974年恐怖熊市歲月。

  之後1998-2000年、2007-2009年,共同基金也都如同這次「閃耀五十」一樣,總在最熱烈的時候登場,種類琳瑯滿目,宣傳手法花招百出,隆重的推出,隨後徹底的毀滅。

沈易儒
  這篇文章對竹軒有什麼心得?竹軒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1. 無論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無論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報酬都會被成本所托累。 
  2. 如果你對未來投資迷茫,或是突然間很有信心,那是你不夠瞭解歷史。 
  3. 追逐趨勢,最後埋葬在趨勢裡。 
  4. 人多的地方永遠最危險。

若覺得文章不錯!要給竹軒鼓勵,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