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中國作家 路遙。
常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說對也不對,說不對也對。
不對的地方在於在金融市場上並不是這樣,機會反而是給在場的人,而非準備好的人,簡單的來說就是有點中樂透的感覺,只要你在市場內不出場,就可以享受到機會的降臨,尤其以今年而言,那真是豐富的一年。
全球股市月月漲 |
如何豐富呢?請看看上圖。AC世界指數從2017年年初開盤278.73,到收盤日339.33為止,不但整年度上漲21.74%,更呈現十二個月通通上漲,沒有一個月是下跌。這大概跌破市場上所有人,包含專家的眼鏡。尤其在去年2016年年底時,所人紛紛預測2017年是個下跌機率極高的一年,許多專家達人甚至紛紛出脫持股,手上握有高現金比以待大幅下跌來臨。
一如每年上演老掉牙的劇情。是的!你我看到都不想再看的眼鏡碎滿地畫面。這些專家似乎除了弄破自己眼鏡外,沒有任何本事了。「聖傑克」約翰.柏格(Jhon Bogle)對投資人的建議是:「站著!什麼都別動。」「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亦說:「第四運動定律:不動,報酬比較好。」這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除了要投資人長期投資之外,更重要的訊息是:少自作主張。近年來吹起行為經濟學,這些行為經濟學家告訴我們投資人績效報酬會差,相當大的主因在於本身不理性的行為。簡單說報酬變差並不是因為我們投資爛標的,而是我們的爛預測和糟糕行為所造成。《傳道書》將這個現象描述的相當完整:「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機會。」
是的!在金融市場上,機會是給在場的人。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才行。難得有提高報酬的機會降臨,你卻因為自作主張離開市場,無論是基於什麼理由(大盤已高、停利、落袋為安等等),那麼你就享受不到這份難得的報酬機會。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
《黑天鵝效應》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說道:「生活只是少數重大事件的的累積結果,歷史和社會不會爬行,只會跳躍!」
這亦證明機會來臨時,你是否有無把握到。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財金系教授所發表的一篇學術報告: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國庫券 (存款) 嗎?可以知道從1926年以來,股市累積的報酬率是由4%少數股票所創造出來的。一但你錯過那4%少數股票,那麼報酬就很有可能遠低於市場平均報酬。因此我們看到這份報告結論是:高達58%以上投資者的報酬率比定存還要低。
如何獲得股市報酬呢?最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追蹤整個市場指數ETF,把整個草堆買下來,這樣少數4%股票就在自己的手掌心了。而不是繞遠路,利用各種沒人說得準的預測和推測去尋找4%股票,猶如大海撈針,太難了而且不實際。
選擇証券標的太難?那麼擇時呢?選擇相對低點再投入呢?在《臺灣50跳躍時,你一定要在場。》這篇文章我有統計:13年半共3352交易日裡,一但10天最大漲幅不在場,那麼年化報酬率就從8.12%降到3.62%,整整少了4.5%報酬率。一但30日最大漲幅不在場,那麼13年半的股市成績就是繳出負報酬。
這驗證少數機會在市場的重要(人生也是)。
在人生許多道路上,機會的確是給準備好的人。因為要緊處往往只有幾步路,因此機會來臨時你必須要把握住。當然不是要完全準備好才上路,而是一但準備好信心,就該主動出擊了。
說真的父母甚至妻子都滿反對我在網路社群上分享有關理財方面知識與觀念。除了傳統的錢財不露白,要自己偷偷賺之外,亦擔心是否會害到別人或是自己。而我卻認為這是個分享的時代,不該刻意隱瞞,並且這也是我可以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可以指正觀念的朋友。的確!我本是主動投資者,因為主動分享才有機會接觸到被動投資領域。相當感謝自己當初不顧反對的這項決定。
也因此在今年2月中左右才有機會收到雜誌的邀稿。雖然只有一期,整年也只有一篇文章。但也的確替自己人生增添幾分色彩。
當然一定要感謝范紹謙教官,范教官可是讓竹軒人生進行一次跳躍的貴人。今年7月底,竹軒只是抱持著要去分享被動投資的心情接受范教官之邀到高雄演講。說實話,原本以為只是幾個人在咖啡廳之類的分享而已,結果是正式演講,讓我受寵若驚。
這次演講分享無疑的讓竹軒的人生往前大大跳躍一步,突然間後面的路就開起來。並且作夢都沒有想到自己變成講師,然後有許多網友朋友都稱呼我:老師。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是不習慣老師這兩個字套在自己的身上。我還是認為喊我竹軒或是酸民最親切了。
因為范教官之邀,後來理財實踐室的吳文心及吳逸昕女士邀約,遂開啟下半年講師的生涯。對我而言似乎這一年把許多過去不太敢想的事都開啟了,例如:雜誌上刊登自己的稿文、上台分享心得等等。就這樣莫名其妙,毫無頭緒與準備之下全發生在今年我的生活裡。這更加讓我感受到「生活不會爬行,只會跳躍。」的體悟。
最後是今年個人理財方面:
事實上年底資產配置是與去年年底規劃的不同。年初配置時股市並不是全球,而是美國與中國市場為主。當時認為美國市場包含60%全球市場概念,中國在2015年崩盤後,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並且和眾多人一樣,認為下個經濟主體在中國。老實說我去年的想法還真的是矇對了。以中國市場ETF(股號:MCHI)來看,2017年整年度漲幅52.26%,是2017年全球個別市場之冠。
但,對你看到但書了。竹軒我並沒有完整享受到50%報酬。因為在2017年月中幾番考慮後,決定以全球為主,不投資個別個市場。於是將年初股市配置改成:VTI(美國市場)+VEA(成熟市場)+新興市場(VWO)。會很嘔嗎?說不會當然是騙人的。但這是自己的決定,不再去預測猜測那個市場比較好,也才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專注在其他生活或是工作上,像是準備演講稿子等等。因此嘔歸嘔,卻不後悔。
今年繳出12%報酬,若在加上台股,大概是15%左右報酬。當然是遠不及全球股市的21.74%報酬。怎麼會這樣呢?資產配置本來就不是以報酬最大化,而是風險考量。我相信年初沒人知道2017年股市會漲成這樣,如果知道就不會一堆碎眼鏡了。配置是為了應付風險具現來臨,為了讓自己要搬錢時隨時有錢搬。在股市狂牛的一年裡,本來搭上其它資產都會拉低報酬率的。
2018年的配置,與今年月中決定是一致的。簡單的說就是:股市60%、債券30%,以及房地產信託10%,如上圖所示。不同的地方在:
- 股市我決定以VT一檔就好,原因:個人懶惰不想動腦並且喜歡簡單就好。
- BRK.B只是基於個人對宗教崇拜信仰,個人不推薦個股,這點我永遠不會改變。
- 30%債券中有10%是美國長期債券。以往我是放短期債券的,但整年下來我發現全球配置組合,其實很難有機會再平衡,原因可能波動小。然後我是採取一年一次投入,那麼就乾脆放長債讓它配息吧。
大道至簡,這是我人生的主軸,尤其在投資理財上。既然天道不酬勤,那麼重點就該擺在要永遠在市場裡,而非搞出許多奇怪複雜的算式或配置。
2018年竹軒你認為有什麼事會發生?或是有什麼趨勢嗎?我很開心在此回答你:「我不知道!並且我認為天下本來就無事,配置好就行,無須庸人自擾。」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
"聖傑克」約翰.柏格(Jhon Bogle)的約翰英文好像拼錯了。Jho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