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2018年竹軒理財總結。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涅槃經》

  我們永遠不知道無常和明天誰會先來。這是我2018年來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了,應該是說自己的深刻體驗。在生死無常面前,錢真的是微不足道。除了也是在2018年仙遊的金庸大師藉由自己武俠小說人物楊過這句話:「人生除死無大事。」之外,家父也常說:「只要錢能解決的事都不算大事。」可見錢並非萬能的,有許多事情是無法用錢取代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是年初最震撼我的一件事了:超過二十年友情換貼Jason Chen老婆蔣宜臻女士,芳齡不到四十就玉損香消。就這樣走了,對!毫無預警的走了。猶記2014年兄弟們一起慶祝倆人婚姻,也看著兩個小女孩的誕生,但就這樣四年不到時間,老天爺就給Jason Chen開了一個非常大的玩笑。

  雙重敗血症(雙重血癌),在臺灣醫療上從來都沒有發生過,在世界上也僅僅只有個位數的案例。蔣宜臻女士芳逝的主因就是雙重敗血症,臺大醫療團隊束手無策。據Jason Chen回憶,病發前一星期還有說有笑,還能餵母乳給小女兒,完全沒有任何徵兆。並且產檢,無論生產前還是生產後,都是健康的。不只是Jason Chen這樣認為,在我們兄弟換貼裡,也認為他們夫妻是最健康的一對了,因為夫妻倆人的興趣就是馬拉松。蔣宜臻女士每次都能全程跑完(我講的全程是從頭到尾都不會停下來休息喘口氣或是變成慢走快走)。

  就這樣,一星期前狀況頗佳,一星期後撒手人寰。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理財演講上,我常不斷的提到塔雷伯所說的:「生活只是少數重大事件的的累積結果,歷史和社會不會爬行,只會跳躍。」這不僅僅只適用於投資理財,我們人生也是。我們總以為人生是慢慢的成長與累積,一步一腳印的向前。實際上並非如此,總是突如其來的,逼迫著我們跳躍邁進。2016年下半年因緣際會,我居然一躍成為理財講師身份,就是一例。而換貼Jason Chen的遭遇也是一例。

  這真是令人錯愕,也挫折。常看到許多理財雜誌或是達人專家總是向大眾鼓吹什麼樣投資策略、投資計劃可以穩穩領股息股利,甚至首重所謂零風險等等。但實際上風險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周遭身旁,如影隨形,並且永遠無法預測的。葉峻榳醫生說得好:「連呼吸都可能致癌,還有什麼沒有風險的?」這值得我與各位朋友們深思。



  在本人身上也是如此。年初生殖器有細微傷口,讓我緊張到半死,以為自己得了性病。但越想越奇怪,一來我不花天酒地,二來我也不尋花訪柳,怎麼算也算不到我頭上。莫非因為自己天生的腳問題(無法蹲),在外使用坐式馬桶所致?當然這也看得出來我的醫學常識不足,實際上就讀國中時,健康教育這課對我一直都很頭痛,當年我的三要害:英文、地理與健教。

  越想越害怕下,自然就開始上網拚命找這方面資料。結果越查越擔心,先是菜花、梅毒、淋病,到最後是愛滋病。尤其是愛滋病,理性與客觀上我絕無可能。但情緒上,看到一堆文章(網路充滿似是而非),越來越擔心,失眠好幾天。(但也因為如此,我因此認識愛滋病,並了解愛滋與糖尿一樣是慢性病,長期被道德汙名化。)後來鼓氣勇氣跑去看泌尿科,結果醫生拿了放大鏡在我小弟弟那裡瞧了老半天,跟我說:「這看起來是糖尿病的徵兆,不是性病。家族有糖尿病病史嗎?」

  這讓我當場啼笑皆非。我擔心老半天,結果可能是糖尿病。的確!我家族,包含祖母、父親、二叔三叔都有糖尿病。當然我也是高危族群,只是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是其中一員。隔天就跑去馬偕做檢查,但依舊有點不放心的,跑去檢驗所快篩血液,看看有沒有得到啥性病或愛滋。結果出爐:性病當然沒有,而血糖真的過高。我的糖化血色素高達6.1。醫生告訴我6.5才正式列為糖尿病,現在你還不是,但是是高危族群了。

  當下有沒有很難過?其實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對我來說也許是個喜事,是身體提早告訴我要休養調整了。而不是發現時就直接是一種病,甚至連補償的時間都來不及,如:蔣宜臻女士,或是年底聽到一位堂妹要洗腎,可能要洗一輩子那樣。


  年底九月則是家裡養了十八年的貓球球,被醫生檢查出來癌已經擴散到胸腔,按照評估時間只剩不到三個月。當時差不多也是慌了手腳,一個男人默默掉了幾天的淚。如今幸運的是球球與癌細胞共處三個月,來到2019年了,未來會如何?其實我都知道,但實不願那麼早到來。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久,而在於活得真實!


  上圖是2018年整年全球股票與債券的報酬。相較於充滿驚喜的2017年,今年就是充滿驚嚇的一年。2018年第一季全球股市迎來整年度最高報酬,接著開始一路往下跌,直到六月才往上揚,但九月過後就一路跌至年底。年初報酬最高來到6%左右,年底變成-11%,相距大約17%。很嚇人嗎?其實這是股市的正常反應。《長線獲利之道》傑諾米‧席格爾對於200年股市的研究,得到這樣的結論:「長期而言,股市具有均值回歸的特性,這是有別於其它資產的。債券、商品等等都不會出現這種長期實質報酬穩定的特性。」股市在長期而言,購買力幾乎每十年就會增加一倍。因此累積資產最佳的方式就是投資股市,參與股市的成長。

  但股市也具備其他資產沒有的缺點,短期的報酬波動起伏非常的大,這包含了客觀的利率、盈餘與風險不確定等等變動,還有眾人的心理情緒因素,導致股市短期而言劇烈波動。如同上圖,一年僅只是短期,它呈現的就是波動起伏。幾年才算長期呢?基本上要在10年15年以後,才會看到股市真實的報酬穩定性。因此如果你想要有效的累積資產,那麼長期在股市是必然的選擇。前提:這是整個股票市場,而非個股投資。

竹軒三年來報酬率
以竹軒自己過去這三年來的整體資產投資來看,我歷經美好的2016年與大補丸2017年,然後是下跌的2018年。你說我有受到今年股市的震撼嗎?答案是微乎其微,從上圖就可以看到三年來年化報酬率是6.08%,也是在自己的預期內。但有幾點必須要說明:

  1. 累積資產的管道從來就不是只有股市,還包含自己努力的主動收入。因此我的報酬率是涵蓋自己與老婆的工作所得的。大眾經常有錯誤的思維:他們總是認為資產報酬只有投入市場產生才算,而自己的主動收入不算。卻經常羨慕那些所謂自由交易人。實際上以投資交易為職業的投資人稱得上被動收入嗎?不!他和你一樣是主動收入。差別在於他的老闆是市場先生而已(還不保證一定賺到錢,可能還倒扣。)
  2. 報酬率計算方式很簡單,就是【(期末市值-期初市值)/期初市值】如是而已,不會搞了一堆眼花撩亂的天花亂墜兜圈圈計算方式。期初就是去年年底最後的市值,期末呢?除了股票債券年底市值,還加上自己的主動收入再投入、現金、股息等等。大家都愛的巴菲特說:「我會努力的工作,並且把所有錢都投入整個市場的指數型基金。」指的就是雙管齊下:主動收入+市場給予的收入。
  3. 特別把殖利率列出來了,因為有人就喜歡看這個。這個殖利率的計算公式:【整年所有股息/期初市值。】就這樣而已,自然的這個都是扣除30%股息稅了。有人喜歡,我就貼給你看。至於我計算的報酬率,壓根不以直例率為參考。


  好吧!沒有美女圖有人會抗議!為了多一個分享數和讚,我還是放了。過去幾年有一票阿里不達的達人,在那鼓吹迷惑大眾,說什麼殖利率=報酬率。於是我們常常看到這些「高手」很可笑的一面:計算報酬率時,不是隱藏自己賠錢項目,就是忽略交易費用,甚至還有不賣就不算賠,持有到期債券本來就保本,不需要計算債券目前現值等等,一拖拉庫奇怪的轉彎兜圈圈,然後算出特異的絕對正數報酬率。

  舉來說:買入債券(股票)100元,年底債息(股票)共領10元,但價值只剩50元。報酬率應該是(50+10-100)/100=-40%,但你會看到他的算法是:10/100=10%。為什麼呢?因為他說沒有賣出不算賠,或是債券持有到期不會賠,所以不需要計算當下現值,這真令人莞爾。好了!不要再吐槽下去,待回又是一陣筆戰了。

  還有許多朋友常犯的錯誤。依舊以上圖來看,如果請他們計算竹軒三年的總報酬率,他們的計算方式可能是:8%+12%-2.08%=17.92%。這是錯誤的喔!實際上是19.37%總報酬率。如果你有疑問,就好好思考為什麼不是17.92%了。最簡單的思維模式就是:100跌50%,會變成50元,但50元漲50%只會變成75元,而不會是100元。50元至少要漲100%才會變成100元。因此當你有一年績效是不如市場,無論是漲幅或是跌幅,那麼未來要追平(還不需要打贏),你就必須花上好幾倍力氣才行。投資絕對不是只跟自己比較而已,這點請朋友你需要特別記得。

  市場績效就是大家的平均分數。倘若你打不贏它,就加入它吧!





  除了與理財實踐筆記finflynotes(歡迎大家踴躍報名我的演講)配合演講之外,今年也受桃園中央大學、新莊輔仁大學、三重商工與財政部國有土地署的邀約演講,小弟非常感謝。希望竹軒所學的經驗與觀念,可以幫助到老師同學或是長官們。我還是老調重彈,市場上機會是給在場的人,而非靈巧聰穎的人。在許多地方上,用功努力必然有所收穫,但市場恰巧相反:天道不酬勤。


  當然2018年還得感謝一心文化蘇總編輯的邀約,不但讓小弟榮幸的替指數投資:指數型基金完全指南,買對ETF讓懶人也能定投10年賺10倍。這本書作序,並且在書後特別撰文,一圓小弟當作者夢想。好吧!其實蘇編輯是打算讓竹軒寫本被動投資的書籍,但我拖稿到現在了!真是對不住蘇總編輯。




  對於2019年的展望,當然希望天天都能活得更加的豐富與精彩。歷經2018年上半年的風波,個人更加相信錢只是個工具,目的僅只是幫助我們過得更加幸福與快樂。但它絕對不是唯一的工具,事實上它只有「交易」時才會產生價值與作用,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在人生道路上,錢這種東西,不見了有很大可能性還會回來。但許多事物卻不見得還能回來,有可能是永久的消失,例如:家人、朋友、時間與健康等等。投資上我依舊堅持指數化投資,並且跟隨市場即可。永遠記得許斐智兄的名言:「賺回時間,最重要!」在有限的生命裡,時間是大於一切的。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永遠換不回時間。

  2019年的預測呢?被動投資者從來不預測市場,跟隨市場搖晃即可。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