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ETF簡介(三):淨值市價與套利制度。



  由前文《ETF簡介(二):什麼是ETF?》我們可以知道,ETF與共同基金最大的差別就是:ETF是以市價交易,而共同基金則是以淨值。但ETF同時保有淨值與市價。

  總之我們只要瞭解ETF本身有所謂《淨值》和《市價》的差別就行了。

  ETF在形成之前,它是透過實物交易的,也就是說拿指數中的成份股依照權重比例換取ETF股數(股本),這就是所謂的初級市場。基本上這個和我們一般投資人是絕緣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就是古代最先以物易物的概念就對了。

  記得這時ETF就會有所謂的淨值,並且初始股數(股本)也形成了。ETF如何增減股數(股本)?基本上就和初級市場交易有關,稍後再討論。

  接著ETF股數(股本)形成後,就會放到市場上,一般人就可以自由的買賣交易,像買股票如此簡單方便,這就是所謂的「次級市場」。次級市場就像菜市場一樣,買賣雙方會不停的喊價,不停搓合之下,會有另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成交價格出現,這就是市價。

  所以我們只要記住:ETF有淨值與市價之分,而且兩者價格通常是不同的。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像主動基金一樣有《淨值》,又像股票一樣有《市價》。 



  ETF的淨值有兩個,一個是NAV(Net Asset Value),另一個是IIV(Intraday Indicative Value)。NAV和IIV存在都是為了確保ETF的《市價》接近《淨值》。

  NAV是指每天收盤後結算的淨值(一天只有一次);IIV是指每天盤中每15秒-60秒更新一次的淨值,為盤中參考值,使市價不太偏離。

  這個我們也稍微看一下就好,因為對我們交易ETF來說,影響沒這麼大。呃!應該說這篇文章,其實對指數型投資人來說,不是很重要的一篇。那幹嘛要發文?還是有些朋友會想大致瞭解一下原因啦!而且竹軒剛好也可以把爬文,搜集網路知識等等,作一個整理和記錄。

  所以我們可以作個簡單的結論:
  1. ETF透過募集或是在初級市場(一般投資者無法參與)以類似「實物交易」形成。 
  2. 這時會有ETF的真實價格《淨值》及股數(或所謂股本)。 
  3. 來到次級市場(籠統說就是股市),投資人可以自由交易,及價格搓合,就稱為《市價》。 
  4. 《淨值》不等於《市價》。
綠色是淨值,紫色是市價。
  上圖就是淨值與市價的差別,難得我可以找到這張差距這麼大。基本上現在要出現差距這麼大的情況很少見了。聰明的你一定馬上會想到:「那買在市價低於淨值,是不是比較賺?」沒錯!就是這如此,相反的買在市價高於淨值,就比較吃虧點。但...,看到這個字,就知道有「但書」。這個稍後再提。總之這就是所謂折溢價的現象。


  ETF淨值<市價,我們稱之為溢價。原則上買在溢價,比較吃虧。
  ETF淨值>市價,我們稱之為折價。原則上買在折價,有賺到的感覺。

  當然ETF業者不希望有這種情況發生,理想上是要讓《淨值》等於《市價》。但實務上可能有難度,但盡可能想辦法的把這差距縮小是必然的。要不然像封閉型基金一樣,往往差距很大,這會影響基金的品質以及投資人投資的意願。

  ETF採取的是一種相當厲害的方式,來解決這問題。就是回到初級市場模式,利用「套利機制」來控制折溢價問題,並且這個方式是讓ETF股本增減的原因。

大眾在次級市場交易狀況


  上圖是我們一般投資大眾在市場交易ETF情況,就是用現金買ETF,或是賣出ETF獲取現金。基本上這樣的交易方式是你我所熟悉的(廢話!我們也只能這樣而已),然後也不會涉及的股本的增減。

  唯一會產生和影響的,就是市價的變化。
合格法人交易ETF情況。
  接著,我們要講的《套利機制》就是這種情況了。

  「合格」的法人除了和一般投資者一樣可以用現金交易ETF之外,還可以用ETF追蹤指數裡的成份股直接交易ETF,無論買或賣。不是所有法人或是外資都俱備這種資格的,必須要符合規定,例如國家的規則、資金規模等等才能此條件。

  為什麼稱之為「套利機制」呢?當然是有利可圖,要不然誰會來?還記得《淨值》與《市價》產生的折溢價問題嗎?這個讓這些法人有利可圖。

  當ETF的《市價》<《淨值》時,法人就買進ETF,賣出成份股。
  當ETF的《市價》>《淨值》時,法人就賣出ETF,買進成份股。

  就是買低賣高,賺中間的價差的意思。

廣告

  工商時間)免費打賞竹軒方法:麻煩大家進入以下Trivago網站(上圖)隨便搜尋任一家飯店,譬如東京威斯汀飯店 (The Westin Tokyo)/ 希爾頓死海 SPA 渡假村/台北西華/台北w飯店/ 北京萬豪酒店,記得要跳轉到Booking.com 或 agoda.com 然後不用訂購沒關係。可以多搜幾次沒關係,但要從這連結,感謝幫忙。簡單來說就是按上面那個圖,再搜尋處隨便寫個地點或飯店名,等搜尋結果出來,隨便按一間飯店連接進去,等飯店跑出來,就完成了。

  當然,他們這種以ETF和成份股互換行為,用買賣來形容不太合適,比較像是「以物易物」行為。並且當法人們以成份股換取ETF時,ETF股數就會增加,股本就會增大,因為業者要發行新的股數來交換成份股。相反的,當法人們拿ETF來換取成分股時,業者要把這些ETF註銷,因此股本或是股數就會縮減。

  就是利用法人在成份股與ETF股數間「套利機制」交易行為控制《淨值》與《市價》的差距,並且股數(或稱股本)的增減。但別羨慕這些合格的法人們有這種交易方式,基本上這種「套利機制」簡直是一種藝術行為,根本無法保證法人們一定可以獲利,經常性的還會造成虧損。別忘了,市場價格每分每秒都在波動,很難預測與掌控。



  至於想要買在《市價》<《淨值》的朋友,竹軒給的建議就是:千萬別因噎廢食。何說呢?

  假設某檔ETF,今日7月12日,市價是20元,淨值是18元。堅持不買高於淨值,結果在7月18日終於等到市價低於淨值了,但那天市價是25元,淨值是27元。

  這樣顯然沒有比較聰明。

  好了,以上我們歸納出:

  1. ETF原則上發行上市後,不會主動再增股或是縮股。 
  2. ETF是以《套利機制》來控管《折價》與《溢價》的差距問題。 
  3. 《套利機制》說穿了就是類似「以物易物」的方式。 
  4. 透過《套利機制》,自然的會讓股數增加或是減少。 
  5. 一般投資大眾是沒有機會參與《套利機制》的。 
  6. 《套利機制》並不是穩賺不賠的,也有存在其風險。 

  什麼?要竹軒我作一個總結!

  那就是:

  「ETF用一種你不能參與的方式募集和發行,然後你可以隨便和人家叫價買進買出,接著又用一種你不能參與的方式來控制價格差距和股本大小。」嗯,嗯,竹軒我個人的理解就是這樣。漂亮!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