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用心於不交易》心得:淺談競爭優勢。


  長期投資人購買的是股權不是股票,目的參與公司(市場)的成長。
  短線型投資人購買的與其說是股票,不如說是商品,目的是買低賣高。
  本質上在先天就不一致了。

  長期個股投資人怕遇到財務不佳,獲利不佳的公司。短線型投資人怕遇到的是不跌或不漲的商品(論做多還做空)。因此短線型投資人偏重於技術面,甚少關心了解所謂基本面;而價值型投資者,不應該被技術面耍得團團轉,要注意於基本面才行。

  不幸的!幾乎媒體電視及財報書籍,還有週遭的投資朋友,開口閉口談的幾乎都是技術面為主,所以要充耳不聞,有眼不看,耐住自己的性子才行。

  因為我們選擇「正和遊戲」,排斥爾虞我詐的零和遊戲。因此投資的核心建立在標的公司長期競爭優勢上(或是乾脆參與整個市場)。一間擁有長期優勢的公司,任他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總能賺錢。我們可以抱著股票安穩的睡覺,穩穩的領到股利,有時遇到股價大漲,還可以賺取價差(資本利得)的意外之財。

  2017年8月14日補充:在「証券之父」葛拉漢說法,股票其實是為了資本利得而來,而非股息。



  要談競爭優勢,就不能忽略《尋找投資護城河》這本大作。
  但我想有機會,我再慢慢寫這本大作的心得,這裡就以《用心不交易》來說明:
  1. 壟斷比競爭好
  2. 護城河
  3. 客觀數字
  4. 競爭優勢判別
  5. 合作優勢與人脈網路
  6. 位置問題
  7. 時間

  作者林茂昌先生提七個見解。

  一、壟斷比競爭好。  

  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完全競爭市場,基本上就是一片紅海,大家殺價流血競爭,往往是互不得利。而身為股東的我們,想安穩獲利恐怕都不行。例如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觸控面板等等,都是這種慘業。
 
  而壟斷市場呢?
  基本上就我獨家,沒人可以跟我競爭,沒有外來者。穩穩的賺錢,穩穩的獲利。例如:大台北瓦斯(9908),就是標準的壟斷型公司。在法規的限制下,這地區只有大台北能經營,自然獲利非常穩定,不會受到傷害。而投資者投資這樣的公司下,獲利也是可以預期的。

  但竹軒認為壟斷型再好,也有一天遭受危害攻擊。而擁有整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相對來說則是更安全。並且你無須每隔一陣子就在分析公司壟斷優勢是否不在。


  二、護城河。

  在《尋找投資護城河》細讀比較能深刻體會。
  基本上就是公司的獲利模式形成一道護城河,阻擋競爭者進來分食的能力。
  擁有護城河的公司,比沒有護城河的公司,獲利週期更長久,更沒有風險。
  
  例如:統一超(2912)與全家超(5903),這兩家便利商店已經涵蓋台灣80%市場。
  現在及未來都不太可能會有其他企業和廠商加進戰場,整個台灣市場等於被這兩家壟斷。這樣的公司,無論是生命週期或是獲利能力,無庸置疑的都是非常持久。

  2017年8月14日補充道:「別說個股,連整體市場也可能護城河會被侵蝕。改投資全球市場會更好。如:VT。」


  三、客觀數字上,作者林茂昌先生判斷如下: 
  1. EPS至少2元。
  2. ROE每年平均在於15%以上。
  3. 依照公司如果擁有很高長期負債,沒有跡象顯示逐年快速下降,代表沒有競爭力。
  4. 短期負債必須要產業而定。
個人認為可以作為基本參考,但細節方面,還是要根據財報內容及對公司的了解才行。例如:ROE定在15%對我而言就太高,會忽略掉一些長期非常穩定的小公司。而且ROE是可以透過財務槓桿操作來達成的。

  2017年8月14日補充道:「並不是算得出來的每件事情都重要。也不是每件重要的事情都算得出來。」



  四、競爭優勢的判別:

  林茂昌先生點出,價值型投資者常常以巴菲特的與論來判斷公司是否有無競爭優勢來作為基本面,但在台灣的股市也許不適用。因為台灣很多都是代工為主行業,例如:台積電或是鴻海。因此判定上除了客觀的數字外,因該要用成本效率的觀念去解釋。

  對於代工業,林茂昌先生分析如下:
  1. 公司的客戶並不是最終端的消費者。
  2. 不止只有成本優勢,提供的服務無微不至,難以找到替代者,只能長期合作下去。
  3. 毛利率雖然不高,但卻穩定獲利。
  4. 沒有競爭的優勢,卻擁有合作的優勢。
  中國俗語有一句「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就非常貼切代工業情況。衙門雖然不起眼,但千年不變,而流水的官風光之極,卻年年換人當。品牌就像流水的官,每幾年就會換人當家(電子科技業最盛),而代工卻像鐵打的衙,無論是誰當官,總是要來我家。

  十年的手機歷史就足以說明這一切。西元1996年起,Nokia連續十四年市佔率第一,但老大位置越來越不穩,後期被Motorola的摺疊手機瓜分了半個天下。接著2007年遭受Apple推出的智慧型手機夾殺下,讓出手機王寶座,最後被微軟併購。接著Apple風光沒多久,又被三星佔領市佔率寶座。2014年三星龍頭地位不穩,高階手機被Apple獨占,低階手機又被小米、華為等公司鯨吞,終於也讓出寶座。

  無論是Nokia、Motorola、Apple、Sony,還是HTC或三星小米等等,這品牌每幾年總是會換人當家,領導世界流行。但幫忙代工生產的幾乎沒變,永遠是台積電鴻海這幾家大代工廠。

  2017年8月14日補充道:「也許代工業將永遠存在,但不代表一定都是那幾家在代工。」


  記得西元十九世紀時美國發生掏金潮。幾乎每個人都散盡家財,拋妻棄子,遠赴淘金聖地。為的就是一圓富豪的美夢。

  結果真正賺到錢的人,不是這些掏金冒險者。反而是周邊買賣掏金工具的商家。掏金者大多數都是身無份文,絕望失望的留在異鄉領取微薄的薪水(因為本錢賠光了。)而賣鏟子,賣儀器,甚至賣掏金專用的帽子衣服,各各成為富翁。

  這意謂著世界上永遠不乏新趨勢,但追求新趨勢者未必如心中所想的獲得巨大利潤。

Wendy

  因此不要陷入品牌為王的陷阱裡,品牌雖然風光,但未必如代工穩扎穩打。
  因為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沒有永遠風光的品牌,卻有永遠代工的工廠。

  五、合作優勢與人脈網路。

  合作優勢其實就是《尋找投資互城河》所說的「轉換成本」,白話點就是客戶對公司的粘著性。一但客戶粘著性發生了,真的任公司宰割,無怨無悔。而人脈網路這就比較難解釋了。比較簡單就是可以用大股東持股比來看,如果都很高而且又是原始股東,加上長期持有數十年,那表示該公司必定有特殊緣故。這個緣故通常就是人脈網路,是正面的,值得我們跟進並持續持有。



  六、位置問題。

  我們小民通常都在經濟邊陲、人脈邊陲。如今透過投資,哪怕只有一股,也可以讓我們參於世界一流的獲利穩定公司,跨過社會階級的障礙。這一切都拜股市所賜。因此要慎選好公司來投資。

  2017年8月14日補充道:「選股是個艱難的工程,大多數投資人可以避開這個過程。」

  七、時間。

  林茂昌先生分析:
  1. 利用時間來製造複利,即所謂的用時間換取獲利空間。
  2. 避開熱門股流行股,因為一但退流行,那獲利必定不如從前,衰減嚴重。
  3. 利基型的小企業,常被眾人所忽略,但穩利卻往往非常穩定。
  4. 俗語說:「惦惦吃三碗公」:正是價值型投資人的寫照。
 

  2017年11月9日補充:

  綜觀林茂昌先生的七個競爭優勢要件,我們可以得到:

  1. 能徹底壟斷市場,就是市場本身。因此擁有整個市場,是最明智的選擇。
  2. 同理的,市場不需要護城河,因為市場絕對不會淘汰它自己。
  3. 在大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John Keynes)論點下,只要人類經濟活動存在,市場長期而言必然向上發展。
  4. 持有全球市場,就是與全世界企業合作與共享利潤,並且不需要考慮個別公司網路位置問題。
  5. 時間是你的好朋友,複利的好兄弟。


若覺得文章不錯,願意給竹軒鼓舞,歡迎打賞。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打賞竹軒網址(臺灣智付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