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ETF簡介(十一):指數角色、特徵與建立。


  指數有三個角色身份:

  1. 作為某種基準:可以用來比較。 
  2. 作為指標:可以藉由變化來分析。 
  3. 作為某種投資工具:可作為某種投資工具。 
  一、作為某種基準:

  這個是指數最重要的角色功能,就是用一種資產類別的表現與其它的相比較。如:表美國股市市場的S&P500指數可以與代表臺灣股市市場的加權指數互相比較、股市指數與債市指數比較等等;當然也方便於讓投資朋友作於投資績效的比較。例如:今年是贏大盤還是輸大盤之類。

  因此指數作為一種比較基準,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能。

  但如前文【ETF簡介(十):追蹤基準與策略。】所寫的自定指數,就無法作為基準來比較,這點是朋友必須要注意的。

  二、作為指標:

  各種指數的變化會對特定細分市場的表現提供出色或是糟糕的指示,通常經濟研究就是使用指數作為指標來進行。例如:臺灣的景氣循環燈號,痛苦指數等等,用來分析臺灣當前景氣情況。

  因此我們知道,能作為指標的指數,必須要有客觀性,自定指數本身缺乏客觀性,因此也無法提供經濟研究者最為指標使用。

  三、作為某種投資工具:

  就是投資人可以透過購買追蹤指數的ETF,或是共同基金,或得於指數接觸。對了!不是所有指數都有追蹤它們的ETF或是基金,所以不是所有指數都可以投資。

  無論是市場指數或是自定指數,都符合這個角色功能。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認為最好的指數有以下特徵:

  1. 廣泛的:在一般市場條件下,可以實際提供可投資選擇的所有機會。 
  2. 合理費用:不應收超額的費用,並且所有費用都應該被市場參與者瞭解。 
  3. 進入門檻低:不應有高進入障礙。 
  4. 相關的:對於投資人而言,要有相關聯,而且有利益。 
  5. 可以複製的:容易複製與獲得。 
  6. 簡單的客觀的:有清晰的法規架構、預測和修正。 
  7. 穩定的:指數不應該頻繁的改變成份股,如果要改變,應該要易於瞭解,而且容易預測。


  最後我們看一下指數的建立:

  一、自定指數:

  自定指數又稱為策略指數,這是根據ETF供應商設計採用,並且向投資人進行宣傳,量身定做(基本上是對業者獲利量身定做,別會錯意了。)

  當然業者也許會採用槓桿設計一個和預先確定的指數反向運行ETF,例如:針對臺灣50指數,設計一個T50反ETF。

  二、市場指數:

  市場指數傾向於被動選擇,要嘛包含特定細分市場的所有証券(完全複製),要嘛是市場橫截面的樣本(樣本複製);與自定指數不同於,市場指數不是為了跑贏市場而設計,相反的是為了複製追蹤市場而設計。

  如果朋友你問竹軒哪個比較好?我還是一千零一次的說:「市場指數比較好。」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