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淺談投資風險》之「系統性風險」。


  
  上文《淺談投資報酬與投資風險》我們已經談到投資風險,我們進一步來討論它吧!

  投資風險主要的有兩項來源,一個為「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另一個則是「非系統性風險」(unsystematic risk)。


  「系統性風險」指的是相對上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的風險而「非系統性風險」則是被認為相關性的投資風險。 這篇文章就先介紹我們比較無法控制的「系統性風險」。系統風險主要有下列這四種類型:
  1. 匯率風險:每種貨幣只會死在自己的床上,然後又從床上復活。 
  2. 利率風險:牽一髮動全身。 
  3. 市場風險:黑天鵝小姐,妳何時要到來? 
  4. 購買力風險:通貨膨脹這隻大怪物,必需用一輩子抵抗。


  一、匯率風險:

  如果要細分,可以在規類交易風險、折現風險及經濟風險等等。但我想一般大眾只要知道投資的價值會隨外匯市場的波動受到影響的風險就可以了。例如:最近新台幣強升,美金走貶,而會造成接美國公司定單的公司獲利大跌,像是台積電第一季因受美金走弱影響,縮水數十億之類。

  這個要細講不容易,但偏偏竹軒週遭索認識的朋友,其實都不太了解貶值升值的含意。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一支IPHONE手機定價是500元美金。那對我們消費者而言,台幣強比較好?還是台幣弱呢?答案當然是台幣強比較划算。WHY?

  今天假設台幣走強,1元美金兌換20元台幣,那這支手機價格就是20X500=10000元。但如果今天是美金走強,1元美金兌換100元台幣,那IPhone價格可是100X500=50000元,對於我們而言就是太貴了。

  但今天假設是台積電,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它是接美國蘋果公司給的定單,當然蘋果公司給的酬勞也是以美金計價。假設今天台積電賺了500元美金,但如果台幣走強,1美金只能換20元台幣,對台積電而言只有賺到10000元,但如果是台幣走弱,1美金可以換100元台幣,那台積電賺爆了。 

  相信這樣講,應該比較多人比較能理解吧!畢竟文謅謅學理的東西,我們還是給專家吧!至於投資也是如此,像我們身處在臺灣,以新台幣計價,如果投資如美國資產之類,那台幣升值,我們報酬就會變少(想像一下台積電的例子,1元美金只能換20元台幣),台幣貶值,我們報酬就會變高,這樣應該比較好理解吧。

  這個風險自然我們是很難去控制的風險,例如這陣子美金走貶,台幣強升。對於要換美金的朋友(無論是存美金或是要投資),那就是笑呵呵。但對於要把美金換回台幣的朋友,兩樣情了。





  二、利率風險:

  要細究當然還分成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及選擇權風險等等。

  利率總水準的變化,對於固定收益和股票証券而言,就是市場價值損失的風險。對於債券來說,利率上升(央行升息),可以消極的影響市場價值。這好像有點文謅謅,我們簡單的用例子來舉例:

  假設2016年臺灣央行利率是1%,台積電要發行15年長期債券,債息率是1.5%。結果到了2017年臺灣央行升息到2%,台積電再度發行新的15年長期債券,債息率是2.5%(不太可能低於2%,這樣大家都直接定存),這樣問題來了。

  對於買2016年台積電的舊債而言,如果是持有到期自然本金與債息都不變(假設台積電永續生存),但他必須忍受市場上有更高債息的債券,甚至還得忍受銀行定存利率都比這個債券高。如果投資人想賣掉舊債,勢必要跌價求售,至少價格要跌到與2017年新債相同,要不然人家會買新債,不會買舊債的。反之,當然狀況則不同。

  對於股票而言,利率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經營活動,例如:銀行抵押貸款的數字等等。

  順帶一提,現在美國不斷升息,有許多朋友認為國內的金融業也會跟著受惠,因此認為金融股大有可為。但利率是牽一髮動全身,如果臺灣也跟著升息,而在少子化與現在民眾不願意買房之下,那建商的壓力可想而知,到底是升息後金融業會賺錢賺得多呢?還是反而要提列許多諸如建商倒閉的呆帳呢?值得朋友深思。




  三、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其實就包含上述兩種風險,並且還有股票價格風險及商品價格風險。市場風險就其實就是指未來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風險。更白更俗話的話,就是崩盤了。

  當總體市場下跌,絕大多數(不是全部)的投資價值也會跟著下跌下滑,會強迫的跟著總體市場走向一致,如:2008年金融大海嘯。我想有經歷過崩盤的朋友,會特別有感覺的。尚未經歷崩盤洗禮的朋友,可能比較無法感受到當時那種氣氛,幾乎許多投資方法都無法抵擋總體市場的一擊,那種「人永遠不可能勝天」的感受。

  市場風險是無法預料的,也無法預估的衡量的,就是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所言:「黑天鵝效應。」



  四、購買力風險:

  個人認為這項才是我們所有人要注意的課題。購買力風險說穿了就是因為通貨膨脹導致價格上升的風險。我們之所以要投資理財,最主要就是要擊敗(或是說跟上)通貨膨脹的腳步,才不致於辛苦累積的資產被吞噬縮水。

  想想十年前珍珠奶茶一杯多少錢?魯肉飯一碗多少錢?如今價格又是多少?臺灣三十年來通貨膨脹約2%-3%,我們取3%來看,也就是大約24年後,現在的魯肉飯之類價格又要成長一倍。一杯珍奶45元,24年後就是90元。

  它緩慢得讓人感受不到存在,卻一點一滴的在吞噬我們的資產,而影響未來我們的生活品質。這是我們一輩子都得面對的課題,投資理財的消極必要目的,就是為了擊敗它,保護自己辛苦所得的資產。

  歡迎到竹軒臉書:竹軒的理財筆記(可點擊)按讚追蹤。

若覺得文章不錯!要給竹軒鼓勵,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