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確認你是追求穩定,那麼就與致富絕緣。
只是投資必然波動起伏,報酬與風險形影不離。
試想如果當年郭台銘先生追求的是穩定,那麼他必然不會創業,既然沒有創業,也不會有今天的鴻海帝國。有人創業是穩定的嗎?鴻海在三十年來風雨起伏可是不中斷。
投資亦然,如果你追求的是穩定,應該是把錢放置在銀行、短期票券或是短期公債之上,而非進入波動較大的股市。但臺灣投資理財環境在奇怪的倖存者偏差之下,脫離了傳統知識觀念,衍生許多錯誤的知識,誤導投資大眾。
我們常看到市場上許多荒謬的事,如:想投資股票賺大錢,卻又要股票不能有波動。於是定存股字眼的誕生,或是什麼殖利率代替報酬率的曲解,令人痛心。但似乎金融業者和理財雜誌都樂此不疲。
基金業者自然也看到這點,亂搞一通的推出低波動系列基金與ETF。強調低風險還有穩定報酬,真的不知他們是何居心?要知道對大眾而言,基金業者可以說是這行業的專家,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報酬來自於波動,因此我們合理的導論就是,他們漠視投資人的利益,一切以自身利益為考量。
我們在投資上,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資訊不對稱。試想一下,我們對於理財資訊消息,是從何來的?基本上全都是金融機構放出來的消息,無論你是從理財專員、報章雜誌、投顧老師或是網路新聞消息等等。
原則上這些管道都與金融業脫離不干係的。一本包裝精美,紙張材質還是上上之選的理財雜誌,只賣百元左右價格符合成本嗎?顯然不符合,那為什麼出版社還肯賣呢?仔細想一下就知道問題所在:出版社的客戶不是我們大眾,而是內業的廣告或是置入性行銷文。
我想不需要竹軒多說些什麼了,聰明的你一定可以體會出心得來。
以上似乎扯遠了。
請永遠記得風險與報酬如影隨行,沒有人可以把它們拆開。如果遇到有人跟你說有種投資可以讓你擁有高報酬,卻沒有風險(很安全),請離他們遠一點。
市場上的資訊,向來是被金融機構所把持,是一種不對稱的資訊管道,因此我們幾乎只會聽到同一種聲音,我們應該聽的是另一種聲音。請記得永遠對金融機構保持高度懷疑與警戒,別把敵人錯當成朋友。
若覺得竹軒文章不錯歡迎打賞,感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