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顯示具有 理財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理財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2020年上半年個別市場報酬統計。



  按照慣例先放上賞心悅目的美女圖,畢竟今年上半年著實不好受。去年一整年牛氣沖天,全世界只有四個市場繳出負報酬,今年上半年則幾乎全淪陷,和去年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崩盤後進場,真的勝算較高嗎?


  依照慣例,部落格出文就是美女圖擺第一。這大概成為我個人發文的特色,也曾被批評光看文章附圖如此不正經,可想而知為人風格。其實也不算批評錯誤,對我而言,人生不需要那樣正經,輕鬆點不是很好嗎?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2015年達人介紹你的金融股,其實贏不了台灣50ETF(0050)。



  按照往常風格,來張美女圖先。最近有女兒後,已經變成專職奶爸的我,時間基本上都被女兒綁住了,所以部落格文章產量驟減,敬請見諒。我大抵只能在臉書的竹軒的理財筆記(可點擊)發表些短文和即時心得,然後比較有意思的彙整成文,記錄在部落格上,例如這篇。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9年個別市場報酬。


  通常放美女圖,就是代表我在聊理財,以及我的觀念。或許有些朋友還不知道,那看到引言應該知道了吧。你就當作是竹軒個人的風格吧!我認為理財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不需要正經八百行文。重點是:理財要為你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嗎?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2019年上半年個別市場報酬統計。


  2019年上班年基本上延續去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議題上,當然許多專家達人也紛紛做出預測,例如認為今年經濟會動盪不安,可能會崩盤之類的等等,但實際情形呢?看了你可能會嚇一大跳。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約翰·柏格帶給大眾投資人的禮物。



  今天起床最大的噩耗,就是「指數型基金之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 1929-2019)先生離開我們,回到上帝的懷抱了。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2018年個別市場報酬。


  2018年上半年個別市場報酬,如同這篇文章所寫讓大家膽戰心驚。那整年度呢?那不是膽戰心驚這麼簡單了,恐怕會嚇到吃手手。因此先放一張正妹照收收驚。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2018年臺灣50成份股報酬比較。



  今年年初這篇文章2017年臺灣50成份股報酬比較。開頭,竹軒說2017年是驚喜的一年,全球股市是破紀錄的月月上漲,沒有一個月是下跌。那麼今年2018年則是驚嚇的一年,驚嚇在於從年中開始,市場開始往下跌,然後崩盤空頭傳言不斷。那實際上呢?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單日大跌6%以後,你猜得到隔日的表現嗎?


  
  2018年10月11日台灣加權指數重挫660點,各家新聞媒體與專家都以最聳動的標題:「史上最大跌點」報導和談論,充滿各種悲觀訊息與情緒。不知道當時朋友的你是有何感受呢?我知道有人悲傷,有人興奮。有人認為可以空頭來臨,著手放空台股,有人認為可以撿便宜,當天入場。有人則是融資或槓桿操作過度,虧損巨大。

  你認為單日大跌後,是會繼續跌?還是上漲呢?我想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壓馬路選股?你可能選到一堆地雷股。


  這個大概每年都會出現的議題。嗯,跟女性同胞的好朋友大姨媽一樣,某段時間就會出現,名稱多變。有時稱之投資民生必需股,有時週遭選股、有時壓馬路選股、有時則是生活選股大法。理由是因為貼近生活,週遭容易觀察等等,但真的有效嗎?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持有20年股市還是負報酬?怎麼辦?



  未來不可知,但過去可以回測。回測的用意在於風險考量,而非報酬考量。但大多數人回測的目的是為了算出未來的報酬,這幾乎是本末倒置。這部份我們先不談了,聊聊主題就好了。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本益比行不行?我看是不行。



  常常會在投資社團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看懂本益比,股票不會再買貴。」「看懂本益比,幫你找出便宜的股票。」「本益比選股大法。」等等文章。但重點來了,本益比真的可以幫助你挑選到好股票或是所謂好價格股票嗎?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股息被課30%,重不重?



  我知道有美女才有點閱率,才會點讚或是點廣告。所以咱們照舊封面文章正妹圖是一定要的。我也知道有人說理財文章放這種圖會降低我的水準和格調。但個人本來就不是一個很正經的人,要我正經八百人模人樣的,唉!我實在辦不到。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2018年上半年個別市場報酬統計。



  2018年上半年對許多投資人來說,是充滿驚心動魄的,原由在於大家看到的股市幾乎式呈現一天漲一天跌的,並且不確定因素極多,讓許多主動投資朋友覺得市場充滿了變數,無法準確的預測。問這些主動選股的朋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覺得操作困難呢?大多數會告訴你北韓議題或是美國總統川普先生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十年龜兔賽跑最終版,「股神」巴菲特認輸了。


  標題很聳動吧!當然這對文章而言比較吸睛。
  而且看到標題的你會抗議,明明是巴菲特贏了,怎麼會變成巴菲特認輸了呢?
  慢著!別急,請聽我娓娓道來。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如果我只在K小於20買入0050,會比較好嗎?



  這是前陣子在被動投資交流會中一位朋友提出來的問題。與會中我回答道:「KD是什麼呢?中文名稱是什麼呢?」我想有些朋友知道,有些不知道。

  KD指標是美國George C. Lane在1957年原創,全名是stochastic oscillator(隨機指標)。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資產成長,而不是為了避稅。


  這大概是我這幾年最常遇到的問題。並且通常都是打算進軍海外,無論是美股、英股還是剛果股等等,就一票人開始窮追狂問稅的問題。琳琅滿目,30%股息稅、遺產稅等等⋯⋯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美國30%股息稅,沒你想像中貴!



  基本上談到美股,除了介意是國外股票可能比較危險之外,最多人介意的就是美國對外資預先課30%股息稅。但實際上,其實那30%股息稅沒有你我想像中巨大可怕。

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破解擊敗市場主動投資人。



  在霍華.馬克斯 ( Howard Marks)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文中說道:「主動選股投資人,唯一目標就是擊敗大盤。」這是真知灼言,並且一針見血:許多投資朋友常會把「投資不是要跟別人比較,而是自己好就好」掛在嘴邊。的確!本來就不需要比較,但你得知道整年辛苦下來到底值不值得。可作為客觀指標的市場指數,可供投資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