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錢Dollar 大樂財經系列NO47雜誌撰文補述。



生涯中被雜誌邀稿,並且完稿後也順利出刊,我想這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成就與肯定。畢竟這不是一個容易得到的機會,至於稿費那是當然要賺(廢話),但在意義上是相對微小的。至少對竹軒而言是這樣想的;懂事以來就一直想要寫稿或是出書這類,只是我想的全都是文學、歷史或是小說類,結果居然是從投資理財這塊實現,意外之極。

  老實說潛意識是認為自己推自己的文章(應該說賣)是有點難以啟齒的,所以我也不特別刻意去推薦朋友買這本雜誌。當然如果你願意給大樂出版社一點心意與動力,我是不反對的;畢竟臺灣的出版社已經進入寒冬好幾年,大家都苦哈哈的。看著重慶南路的書店一家一家的收,大家心裡肯定是有感覺的。



推銷自己文章實在很難開口,就推前台積電工程師陳思聖兄的文章,陳兄在這雜誌中寫的是自己的投資心路,很值得朋友一讀的,順帶的小弟文章也可以一看,謝謝。套句思陳兄思聖先生所言:「至少願意登出沒有商業利益的文章(p.44~p.57);現今的財經雜誌,可能有參考價值的文章不多。

  雜誌出版社當然是以營業利益為目的,因此大眾投資者其實頗可憐,買了雜誌後還得分辨那些文章可以看,哪些文章不可以看(也許有特殊目的)。這本雜誌當然也是如此,我無法昧著良心跟你說字字真言,頁頁實在這種連自己都會不好意思的話;甚至雜誌社基於商業考量,我的部份文章內容是被刪除,就是小弟鐵一般的心腸排斥槓桿型ETF,T50反部份都刪除;但我可以保證的是陳思聖先生與我的文章部份,完全沒有涵蓋其它特殊目的。稿費我們是一次領完,也不會因為雜誌賣越多我們就抽越多,相反的有沒賣,我們根本不必在意。

  本來二月中接到邀稿時,我得承認自己很開心之下,還有點猶豫成份,畢竟我對理財雜誌可以說沒啥好感。但想起去年薛兆亨教授所言,立言也是一種行善。因此在衡量之下,如果因為在雜誌上刊稿,而能幫助到更多朋友讀者的話,甚至可以引這些讀者來小弟的酸性十足臉書及部落格,進而告知獨立思考與風險的重要,那何樂不為呢?轉念之間,我就答應出版社的邀約。


誠如在臉書所言:

  這可能是剛好搭上ETF順風車。因為政府和業者都往這方面發展,我們這種冷門的被動投資者才被注意到;也許你認為不冷門阿!那是因為你在我臉書這裡,天天看我酸與囂張,當然不覺得冷門。現實上指數化投資者或是被動投資者是非常的冷門不受注意。因此我有和陳兄及另一位人兄聊過,我認為一本雜誌如果破天荒的有三位或三位以上被動投資者(還是散戶)登場,空前是一定的,絕後也不無可能...

  因為被動投資者不被媒體新聞追逐,要不是這次政府及業者大力推廣ETF,說真的我們還是在偏遠的角落,在人最稀少的紀律投資,追隨市場報酬。

  竹軒珍惜這次機會的,不想讓這篇雜誌的文章壽命短暫的結束。因此只要有空及心得,我會在部落格上補述及追蹤的。這是小弟對自己的文章以示負責,畢竟99元是可以飽餐一頓的,並且在低薪社會下,我不想讓讀者朋友白白花錢,至少不能在小弟這篇文章內浪費到一毛錢。

  

  這篇文章最後,優先補充被雜誌刪除的部份:

  雜誌當初邀稿時,有問到:「如果投資人投資避險ETF,該如何選擇呢?」

  竹軒認為除非讀者您完全沒有避險的必要。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表格,如果投資人去年預測大盤指數已高,並且採取槓桿型手段選擇放空避險,那遭受的傷害難以想像。竹軒建議:真的覺得市場太熱絡或是感覺到危險,可以調整股票與債券(現金)比例,就是賣出股票換現金(債券)就可以。竹軒一直強調,槓敢型ETF不是好工具,我們應該完全避免。

  為什麼要完全避免槓桿型ETF呢?

  因為槓桿型ETF擁有高總開支費用,不符合低成本觀念,並且都是屬於期貨轉倉方式來進行放空,每次轉倉都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增加成本負擔,長期而言對投資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並且市場是無法預測的,我們可以利用債券或是現金方法,甚至賣出股票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實在不必要建立更多風險為自己帶來更多麻煩。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這檔成立在2006年6月19日放空S&P500指數ETF,股號是SH。簡單的說就只有一個慘字可言。在大經濟學約翰.凱因斯(John Keynes)的論點:長期而言經濟是朝上,那自然的長期而言,放空的下場就是下降的。

  投資理財在竹軒觀念裡並不是要一昧追求所謂最高報酬,而是要在報酬與風險中(像是翹翹板)取得平衡,為自己帶來良好(改善)生活品質。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