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免費的午餐,有嗎?



  投資金額或是本很小的投資人,是世界上最喜歡撿便宜的人;總是希望能賺一倍,而且願意把握令人驚奇甚至驚嚇的機會,以獲得那樣的報酬。

                       --1911年《世界職場》


  為什麼龐氏騙局層出不窮?為什麼大家明知道這種騙局,卻前仆後繼的上當?最主要在於人性,1911年美國雜誌《世界職場》下了重重結語:「人性,就是人性。」

  1911年至今2017年,剛好是一個國家誕生但現在整整106年了。人類有有因為過了100年,接受更多的資訊支援,發展出更好的行為嗎?我想各位朋友心中都有答案:並沒有,反而是一犯再犯,不知悔改,正好符合人性就是人性的結語。


  看到這則新聞:「最賺錢」雜貨店?7年非法吸金4.6億,腦中浮出來第一個印象是「龐氏騙局」,緊接著則是「免費的午餐」。

  經濟學第一課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連早餐晚餐也沒有,什麼!你說宵夜?抱歉!也沒有免費的宵夜。但是大多數人總是企圖選擇免費的午餐,並且認為天底下的確存在著免費的午餐;當然這些上當的投資人會反駁說:「我們並沒有試圖要免費的午餐呀!」「我們吃飯也是有給錢的。」因此要定義一下何謂「免費的午餐」?

  獲利高於風險。

  這就是免費的午餐。大多數人總是認為只要方法找對,標的找對,可以穩穩的賺,躺著賺,而且幾乎無風險。如果朋友之前有看過竹軒這篇文:一但確定追求穩定,就與致富絕緣!那你一定非常的清楚:報酬與風險永遠相依,不可能有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高報酬。

  我們可以看到這件新聞裡,受害者為什麼被騙?因為對方說「年息83%」「保證獲利」等字眼。這些字眼充滿了「獲利高於風險」,於是許多人就前仆後繼,尤其以本小的人越是容易上當,正如文章一開始所言:「願意把握令人驚奇甚至驚訝的機會」。

伯納·馬多夫(Bernard Lawrence "Bernie" Madoff)

  當然談到龐式騙局就不得提一下享譽國際的「金融巨騙」伯納·馬多夫(Bernard Lawrence "Bernie" Madoff)案例。關於馬多夫的龐氏騙局,受害者哭著詛咒道:「願上帝不會放過你!」,就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納粹屠殺生還者維瑟爾(Elie Wiesel)的基金也損失1500萬美金。

  也許你會說那是這些投資人不理性,才會著了馬多夫的道。但根據一位長期投資馬多夫基金的受害者而言:「長期而言,每年績效也沒超過14%,甚至經常輸給大盤。唯一好處,就是相當的穩定。」說真話,比起當時的專家,還遠遠不如呢!



  2001年-2007年整整六年間,馬多夫的績效:

  1. 只有2年贏過大盤。
  2. 只有1年贏過長期債券報酬。
  3. 每年都贏過短期債券報酬。

  這看起來並不突出,符合那位受害者所言,了不起就是穩定而已。馬多夫的績效看起來的確算不上離譜,至少比起現在最夯的比特幣來說,這算不了什麼。但是「贏」和「穩定」擺在一起就非常不合理。

維瑟爾(Elie Wiesel)

  我們要知道:

  1. 投資股票→承受高風險,獲得高報酬。
  2. 投資債券→承受低風險,取得低報酬。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受害者口口聲聲說穩定,但恰巧穩定就是這個騙局的最吸引人的餌,讓魚兒上當上鉤。2001-2007年哈佛大學的基金,整整有六年是贏過過馬多夫基金的,但2001年-2002年大跌,繳出負報酬率,而馬多夫基金卻是穩賺不賠的。這樣看得出其中兩者差異之處了嗎?

  統計龐氏騙局的部落客凱西 (Kathy Phelps) 說,每個月都有約十個人或組織被控以龐氏騙局詐欺罪。為何這個老梗,受騙者依舊絡繹不絕呢?

  人性就是人性,總是有許多人們想要免費的午餐。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打賞竹軒網址(臺灣智付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