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大盤已高,專家都預言即將崩盤,我該怎麼辦?



  我想這是目前許多投資朋友最擔心的問題,當然我也會擔心這個問題。

  大約從去年開始,我們陸陸續續看到諸如: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羅勃.席勒(Robert Shiller)等大咖提出警告,甚至「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John Bogle)也認為崩盤快來臨了。

  當然像我這種魯蛇是不能質疑大師的預測或是根據資料統計所做的評估。而且質疑與爭論這個對我們也沒啥意義與幫助。重點在於面對即將到來的崩盤,我們該如何處置與應付呢?

  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深刻的認清楚一個事實:

  無論機率多大或多小,無論我們可不可以預測,黑天鵝終究會到來。
  
  也就是說,無論專家看好看壞,本來崩盤就會到來,這是一定的。因此在解讀專家大師的預測,除非你本身是靠這行吃飯,要不然其實不需要過度臆測與緊張。因為這事你在投資前早就該知道的事情,而不是有人在說了,才窮緊張。



  再來我們也必須要知道以下幾點:


  1. 專家們雖然預測崩盤即將來臨,但也無法肯定何時會來。
  2. 「即將到來」這個字眼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明年,甚至是後年,五年後等等。
  3. 風險很大成份來自於你的恐懼或是有所作為(自行預測),發生時未必如自己想像中可怕。
  4. 媒體新聞喜歡誇大言詞,讓人覺得彷彿世界末日一樣。


  當專家大師認為即將崩盤,或是你認為股價過高時,有需要現金為王,退出市場嗎?以下我們舉個例子,來看這個問題。來看看這個策略是否高明?在1996年代中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主羅勃.席勒(Robert Shiller)已經發出警告,告訴投資人股價過高「即將」崩盤。最後的確網路科技泡沫化崩盤,但這個「即將」卻是四年後的事情。

  假設小明在1995年投資300萬在美國市場,1996年聽到羅勃.席勒(Robert Shiller)的警告,直到崩盤發生,有什麼狀況呢?我們看看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小明:

  1. 1996年賣出所有股份,決定現金為王,等待崩盤,結果他錯失1997年、1998年及1999年整整三年的報酬。
  2. 縱然2002年崩到最高點,最後資產市值575萬也高於1996年賣出等待崩盤的484萬。
  3. 跟隨波動比試圖抵抗波動報酬來得好(反脆弱)。
  4. 無作為勝過有作為,一動不如一靜。
  5. 恐怖的崩盤是心裡的情緒,未必如你想的嚴重。

  當然以上是比較理性的看法,如果加上人性,我們知道小明最後的下場是頗為悽慘。
  為什麼呢?有兩種可能。

  一、

  1996年聽信專家的預言,決定空手保留現金等待崩盤。但結果是連續的三年大漲。要平常人忍耐三年大漲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有很大的可能會在1999年或是2000年的高點時進場,因為認為專家騙人,他要趕快追回損失的一切,進場後就崩盤大虧損。

  二、

  忍耐功夫一流,真的熬到崩盤,但極大可能在2000年或是2001年入場,因為認為大概這就是低點(摸底),結果遭受2002年的重創。

彼得.林區(Peter Lynch)

  把時間拉回2017年的現在吧!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呢?

  資產配置的調整是根據你的自身或是家庭經濟的狀況,而非根據市場的猜測走勢變化。
  
  就算是專家也無法準確預測何時會到來,我們毋須過度庸人自擾,專家也是人,未必高明的那裡去,反而是如果你還年輕,這種崩盤到來對你特別有利。如果你有家庭狀況,請作好資產配置,別單押一個資產,應該至少兩個資產以上,如:股票、債券、房地產信託、現金甚至保險等等(別忘了1929年大蕭條)。

  彼得.林區(Peter Lynch):「永遠不要空手!」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