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
一會兒帶來可觀的利潤都是錯覺的,接踵而來的是無法避免的災難性損失。
葛拉漢先生顯然早就嚇壞了,嚇壞的原因:
買入並持有多元化的證券?等於買入整個股市後永遠持有,耐心收取利息和股息及等待價值的提升,葛拉漢會反對這種基金嗎?葛拉漢的「嚴守標準、保守甚至缺乏想像力的投資形式」忠告,作為對於市場指數化的迴響,不是已經到可怕的吻合地步了嗎?
又有人問:「投資者應該滿足於市場的回報嗎?」
在《智慧型投資人》中葛拉漢先生為投資者講了永垂不朽的一課,在最初版本所說,到現在一樣有用,葛拉漢說:「要靠投資賺錢--就像絕大部份在過去賺來的,並非靠買買賣賣,而是持有證券,長期收取利息和股息,以及價值的增長(未實現資本利得的成長)。」
約翰.柏格 |
買入並持有多元化的證券?等於買入整個股市後永遠持有,耐心收取利息和股息及等待價值的提升,葛拉漢會反對這種基金嗎?葛拉漢的「嚴守標準、保守甚至缺乏想像力的投資形式」忠告,作為對於市場指數化的迴響,不是已經到可怕的吻合地步了嗎?
柏格認為葛拉漢建議防禦型投資者「要強調多元化而非個股的選擇」,與今日的指數型基金(或市場型指數ETF)不就只差一步之遙。
1976年葛拉漢接受訪問中坦言:「個別投資的經理要打贏市場,將無可避免的失敗。」
柏格認為這是第二次巧合,當時柏格正推出全世界第一檔指數型基金。並且竹軒認為有傳承的意味。我們知道1976年9月葛拉漢就與世長辭,而柏格先生則將這個理念繼續發揚下去,數十年後終於開啟一片新天地。
接著葛拉漢被問到:「如果長期來看,投資經裡可以取得比S&P500指數較好的成績嗎?」葛拉漢斬釘截鐵的說:「不可能!這不符合邏輯,因為那樣等於股市專家要跑贏他們自己了。」
查爾斯.艾利斯(Charles D.Ellis) |
這讓竹軒想起耶盧大學操盤手查爾斯.艾利斯(Charles D.Ellis)在著作《投資終極戰》裡所言:「大盤會擊敗80%專家。大盤是他們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沒人可以自己打敗自己。」
又有人問:「投資者應該滿足於市場的回報嗎?」
最後有人問及針對指數基金的反對聲音,就是指數基金無法針對不同的投資者的不同需求。葛拉漢先生再次斬釘截鐵說道:「說穿了,那只是為了掩蓋過往毫不突出的成績,而信手拈來的舊調及狡辯。我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理由,為什麼投資者要滿足於不及指數基金的回報,或是甘願付出更多的費用,只為了獲得落後指數基金的成績。」
若覺得竹軒文章不錯,並且想要給竹軒動力,歡迎打賞,感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