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活動日期表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2017年臺灣50(0050)與各類策略ETF競賽記錄。




  常看竹軒文章或是回言的朋友知道,我向來主張策略指數型ETF是不可能戰勝對應的市場,也許短期會贏,但長期而言是必定落後於市場。為什麼我那麼有把握?主因在於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性,像貓一樣,令人無法捉摸。而這些策略指數ETF則是想在市場上找到確定性,也就是聖杯,終究會徒勞無功的。

  其實去年一整年我就在記錄了,大概是在某個社團中的一位仁兄打賭開始。但「不幸」的是身為酸民的我最後被該社團踢出來。特別把「不幸」框起來是:那不是我的不幸,是該社團的不幸。當然這題外話了,就算被請出來,我還是繼續作記錄,要不然這篇文章就難產了。



  好吧,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看2017年臺灣市場的表現吧!我們必須知道,臺灣市場其實是臺灣加權指數而非臺灣50指數。因此追蹤臺灣50指數的0050,其實就是所謂臺灣大型股ETF。那臺灣有沒有追蹤整個市場的ETF呢?其實有,主要就如上表所看到的兩檔,一檔是永豐發行的永豐加權指數ETF,一檔則是在共同基金內的元大臺灣加權指數基金。

  元大發行的臺灣加權指數基金就和我們所認知的基金一樣,每日只有一次期貨價格,然後要跟基金公司購買,並且有最低金額限制,例如:3000元。相較於可以在股市自由交易的ETF而言較不方便。

  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整體來說,中型股報酬>整體市場(加權指數)>大型股市場(0050)。因此我們不要認為大公司報酬就會比較好,實際上誰好誰壞還不曉得呢!倒是可以肯定的是整體市場長期而言表現會優於大型股、中型股甚至小型股。

  為什麼大家都建議投資臺灣市場就是0050呢?其實這老生常談了,主要是追蹤加權指數的這檔永豐加權指數ETF,無論規模成交量流通性都遠遠不如0050,因此目前還是會建議以0050替代臺灣市場。而這表你還可以看到追蹤誤差,其實就會知道臺灣整體指數型基金,還是有待加強的。


  接著就是我們重頭戲了,臺灣去年狂出一堆策略型ETF,每個都宣稱回測績效超好,可以幫投資人擊敗對應市場,獲得好報酬。真的嗎?

  首先登場的是高股息ETF。我們可以看到一整年下來追蹤誤差是比0050差的,重點是標榜高股息,但殖利率也才4.1%,與0050的3.35%是相差不遠的(這還沒算上股息稅),但整體報酬率卻差很多。千萬要記得殖利率不等於報酬率,切記!切記!



  我們看到,上市前宣稱藍籌30指數就是大盤市場的剋星,過去績效好到不像真的一樣。結果從上市前一天開始,一路輸大盤市場,這大概是去年最大的笑話。藍籌30宣稱替投資人精挑細選最好的30檔股票,結果大立光、鴻海這類權值股全部出局,令人感到訝異。




  公司治理100ETF是大約在年中推出的,也是目前一檔贏過同期0050的策略型ETF。但如果你一整年都在等這檔ETF問世才要投資,那麼你等待的結果就是換來整年8%左右報酬率,而一整年下來0050已經有17%報酬,這就是機會與時間成本。

  附帶一提:2017年同期來比,的確贏過0050,但未來還是問號,沒人敢保證。並且竹軒還是堅信長期而言,必然會落後給整體市場,這點是不變的。為什麼?因為策略型ETF推出來就是用來打臉的,用來被市場打臉的。




  最後是所謂低波動的ETF,一檔是精選30低波動,一檔是強調不但低波動,還高配息。有來上過竹軒課的朋友應該知道:低波動=低報酬。就是這麼簡單的。WHY?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什麼是白吃的午餐?就是期待低風險卻擁有高報酬,這是不可能的事。


  1.   高風險的資產,擁有期望報酬較高。
  2.   低風險的資產,期望報酬就相對低。

 
  雖然偶爾市場會給我們開玩笑,低風險低波動帶來高報酬。但長期而言,報酬還是伴隨著風險,這是不變的。以200年美國市場來說,高波動高風險的股市帶來年化報酬率8%,而相對安全的債券,則只有3.5%左右。附帶一提:這兩檔雖然號稱低波動,但去年經常波動幅度還高於0050甚至大盤,有時候還真搞不懂那一檔才是低波動了。



  總結:與其你花心思去尋找所謂能打贏市場,或是你覺得好的策略型ETF,倒不如直接持有整個市場吧!一來你永遠不會挑錯,二來省時簡單又不費力。人生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是在股市。

若覺得文章不錯,歡迎打賞,謝謝。

打賞竹軒台灣智付通QRCOD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